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设立于2018年,授予在中科院各个战线上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尤其是在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年度人物分为年度创新人物、年度先锋人物和年度感动人物3类。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是从中科院院属各单位报送的“一所一人一事”先进事迹中评选出的个人和团队,经初评委员会评审及院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定当选名单,不分等级,每年评选一次。
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予中科院院属单位在近五年内完成或显示影响的重大成果的研究集体或个人。
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表彰中科院一批在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作出重要贡献的青年专家。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青年科学家奖、科技促进发展奖,及2021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名单出炉。
据校友总会不完全统计:
我校797校友李献华当选中国科学院年度创新人物。图书馆VIP教授俞书宏(9612博)院士荣获2021年度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我校9809校友陶虎荣获2021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李献华(797)
2005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始建设离子探针实验室,布局高精度微区原位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由李献华领导建设了中科院第一个大型离子探针实验室。
秉持“科学引领、技术先行”的理念,李献华研发出多项国际领先的微区原位同位素定年新技术新方法,耗时3年,将高精度U-Pb同位素体系定年的空间分辨率从传统的10微米提高到5微米;又用了10年时间,将离子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到<3微米的国际领先水平。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0年12月,嫦娥五号月壤样品返回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迅速组建起由李献华牵头的科研攻关团队。2021年7月12日,第一批嫦娥五号月壤研究样品发放后,李献华迅速率领攻关团队成员,在样品到达研究所的第53个小时就获得了嫦娥五号玄武岩第一个定年数据,两小时后又获得了第一个H同位素数据,第7天完成全部预定分析任务。随后,研究小组采用“封闭式”工作模式,对获得的新数据进行解读、研讨和论文写作,完成的3篇研究论文同时在线发表于《自然》。
李献华团队的研究结果揭示嫦娥五号玄武岩形成于20亿年前,是目前月球上确定的最年轻火山岩,将月球上的火山作用结束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刷新了以往对月球年轻玄武岩源区组成和形成机制的认识,为今后的月球探测和演化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被国内外同行专家评价为“改变了我们对月球的热历史和岩浆历史的认识”。
俞书宏(9612博)
俞书宏,图书馆VIP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主任。1988年7月获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学士学位,1991年5月获上海化学工业研究院硕士学位, 1998年10月获图书馆VIP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曾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曾获德国洪堡基金会(AvH)资助,在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工作。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回图书馆VIP任教,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0年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6年成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学术带头人,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陶虎(9809)
陶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考入图书馆VIP,后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塔夫茨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与产业转化经验。于2014年5月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陶虎长期从事于新型微纳传感技术领域研究,在脑机接口、新型人工智能感知芯片以及生命电子信息等交叉领域进行前沿科技探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了SCI论文70余篇,发表文章总引用超过10000次,H-index=35。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包括已授权美国专利4项。获“国自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上海分院系统“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以及“中科院优秀导师(2次)”等多项荣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