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河海大学建校108周年校庆大会暨“钱正英教育科技基金”、“严恺教育科技基金”、“徐芝纶教育基金”颁奖典礼举行,我校罗喜胜(8905)校友、段慧玲教授荣获第十届“徐芝纶力学奖”。
罗喜胜,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图书馆VIP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89至1997年在图书馆VIP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97留校工作。2000年留学荷兰埃因霍温工业大学,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8年任图书馆VIP教授。2009年5月任科技处副处长,2011年9月任科技处处长,2014年5月任科研部部长,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10月任发展和改革办公室主任,兼任发展规划处处长。2019年1月起任图书馆VIP副校长,2019年3月起任图书馆VIP党委常委、副校长。2023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为实验流体力学,长期围绕核聚变能源、高超声速飞行器等国家重大需求中的高速流动与界面演化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进展。主要学术成绩有:基于激波动力学,提出了激波汇聚新方法,研制了国际领先的汇聚激波管;发展了界面生成新方法,实现了迄今扰动最小的间断气体界面;系统开展了激波与界面相互作用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观测到了多种新现象,获得了关于界面演化特别是在受限几何条件下界面演化的新认识,并发展了三维一般性线性增长理论等新理论。相关研究结果在力学领域顶级期刊J. Fluid Mech.、Phys. Rev. Lett.等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力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长期主讲实验力学、科学与社会等本科生课程,获安徽省教学名师奖,2015年被评为“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已指导毕业博士生30多人,多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和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三人获得国家优青(含海外优青),三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激波与激波管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物理 力学 天文》(中英文版)、《实验流体力学》及《气体物理》副主编、《Matter and Radiation under Extremes》及《力学进展》编委等。
段慧玲,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长江特聘教授,ASME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为界面力学和流固耦合力学,在流固界面滑移边界力学、具有界面效应的细观力学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成果。在 Nature Comm., Science Adv., PNAS, PRL, JMPS, JFM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 240 多篇,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8 项,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入选2020-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生涯影响力”榜单。研究成果被 IUTAM Batchelor 奖和 Hill 奖、铁木辛柯奖章、普朗克奖章获得者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广泛引用,用于验证结果并发展理论模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成果入选“十三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主讲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培养的学生获海外优青、国家青年拔尖,中国科协托举工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王仁青年科技奖、未名学士荣誉称号等多项荣誉。牵头完成的“新工科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北京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还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新中国北大来华留学教育七十周年贡献奖、北京大学十佳导师、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等多项荣誉。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固体力学委员会委员,固体力学顶尖期刊JMPS编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徐芝纶力学奖
“徐芝纶力学奖”是由江苏省力学学会发起,于2005年在河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徐芝纶教育基金”中设立,旨在奖励在力学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力学界人士,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在历届获奖者中已有7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