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新闻】多位科大人获2023年何梁何利奖

12月19日,何梁何利基金2023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56名杰出科技工作者获奖。据校友总会初步统计,我校范维澄(6004)、景益鹏(84硕)、万宝年(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系主任)、葛均波(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陆朝阳(0002)、刘诚(SA0302)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范维澄(6004),1960年考入图书馆VIP,1965年获学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拉夫堡大学名誉博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现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委员、住建部城市建设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安全工程"专业学位教育协作组组长、(中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副会长、亚太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主席。

曾在国务院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作大会讲座,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作专题讲座。

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安全的风险评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决策支持、应急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及其综合集成;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技术。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1项;获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十周年与二十周年先进工作者金牛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首届终生成就奖。

景益鹏(84硕),1989年在图书馆VIP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先后担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等科研任务,并负责国家的多个天文发展中长期规划工作,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科学奖励和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星系形成、宇宙结构形成、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宇宙原初扰动等宇宙学基础前沿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建立了几个高分辨数值模拟程序,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高精度宇宙结构的模拟样本;首次提出了暗晕集因子的对数正则发布公式;首次提出了描述暗晕内部物质发布的三轴椭球密度分别模型;首次精确测量了星系对的速度弥散,其结果被广泛应用于检验星系形成模型,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万宝年,图书馆VIP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任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诊断和实验研究,在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中获系列重大成果。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带领磁约束核聚变大科学工程实验团队聚焦聚变堆稳态运行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长时间尺度、稳态聚变等离子体的物理和工程实验研究,在高性能、稳态、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推动中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走在国际前列。

葛均波,图书馆VIP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上海市第十七届委员会副主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我国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创造了多个心脏病诊治上的“全国首例”和“上海第一”,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心肌桥特异性超声影像学诊断指标“半月现象”和“指尖现象”;主持研制了我国首例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作为首位国内学者在美国TCT会议上首创“逆行钢丝对吻技术”;成功实施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经皮二尖瓣修复术及经皮肺动脉成形术。先后承担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重点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的通讯/第一作者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主编卫生部《内科学》全国统编教材、《Intravascular Ultrasound》等中英文学术著作6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白求恩奖章”、“第十二届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017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委;上海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委、副主委,第十六届委员会副主委;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常委。

陆朝阳(0002),2000年考入图书馆VIP,2004年获学士学位。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图书馆VIP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安徽省政协常委,上海市青联副主席。

长期致力于面向实用化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在包括《自然》和《科学》13篇、《自然》子刊13篇、《美国科学院院刊》5篇、《物理评论快报》58篇、《现代物理评论》2篇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被引用25000余次(截至2023.8)。被诺贝尔奖得主引用140+次,被沃尔夫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引用600+次。2020-2022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

主要科学贡献包括:一、证明虚数i在量子力学中的必要性,奠定量子信息科学的数学基础。二、实现最高品质的单光子和纠缠光源,构筑量子信息技术的物理基础。三、光量子信息技术的里程碑式突破:多自由度隐形传态和九章量子计算。

刘诚(SA0302),2006年在图书馆VIP获硕士学位,2010年博士毕业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物理系,博士论文满分1.0分 (最高分1.0,最低分5.0),同期以总评 "Excellent" 的成绩毕业于德国马普学会国际学校,随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15年回国任图书馆VIP教授,2019年任图书馆VIP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执行主任, 202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项目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空地一体化超光谱遥感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科技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成果表彰中获特等奖;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臭氧及前体物多源卫星高分辨率遥感与集成解析技术”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与导航”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等著名期刊上,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研究成果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2完成人) 、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第1完成人)、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学术奖励。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29年来,共进行了三十届评选和颁奖活动,遴选奖励158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成为我国社会力量创建科技奖项的成功典范,为激发我国科技发展的活力、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