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科大人(2)--8103江平

注:在马尔基尔(B.G. Malkiel)著的《漫步华尔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一书中,介绍了一些在华尔街业绩突出的年轻人,其中有三位中国人,而中国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占了两位。]

债券才子──江平

与做事轰轰烈烈的李斌相比,执掌雷曼兄弟公司拉美债券货币交易部的江平更像是一位寂寞高手。

华尔街有这麽一句话,在交易场上你挣多少钱,就有多大的实力(You are as good as the money you make)。业内人士估计江平的年收入有二叁百万美元。江平未置可否,但说他一手培养的助手叁年来收入每年翻一番,现在已超过 100 万美元。当然,江平要从公司里拿一块钱,起码要为公司挣 10 块钱。江平称自从 98 年掌管拉美交易部后,该部门的年利润就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尤其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江平称他的小组一个月就赚了 2,000 万美元。

其实,江平之所以能在险象环生的市场上连连得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对市场的独到见解。9.11 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阿根廷货币贬值更是直接影响拉美市场的大事。动荡中有的人取守势,以不变应万变,而江平则从中看到了机会,频频出击。为江平执行交易的一位经纪人说,江平的小组是他看到过交易最频繁的。江平说,阿根廷货币贬值早在他的预料之中。当时,市场的一般看法是看好拉丁美洲最强的阿根廷,看淡相对贫困的墨西哥。而江平认为,墨西哥与美国有很长的边境线,贸易关系紧密,因此美国可能会支持墨西哥经济。另外,每当看到送比萨饼的墨西哥移民,江平联想到,很多墨西哥人在美国非法工作,他们寄回国的美元没有被记录在该国的收支平衡表上,因此墨西哥的外汇收入比记录上的要高。但阿根廷比索价值高估已经有几年,使得该国出口情况恶化。“华尔街的研究员去考察的时候,当地官员可以给他们看粉饰过的阿根廷,但要欺骗市场,则需要经济实力,”在第一线作战的江平相信自己的直觉,而不盲从分析报告。

对研究报告持怀疑态度的江平是搞研究出身。江平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后先到中国科学院念了一年研究生,然后进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化学博士学位,93 年去斯坦福大学读金融博士。但博士没读完,他就在华尔街找到了工作,并决定放弃即将到手的博士学位。“就算拿了博士,在大学里拿个教职又有什麽意思呢?”向往到华尔街实战的江平进了雷曼兄弟公司成了一名技术模型研究员。

但研究员并不是江平真正想做的。“华尔街对中国人有武断看法,认为我们数学好会计算,但做不好生意,所以进华尔街后第二步就是怎麽在公司内部重新找工作。”江平设计的一种交易模型证明在市场上有用,给公司的一名决策层领导留下很好的印象。江平进一步说服他既然自己能够在后方找套利机会设计模型赚钱,到了前线也会有用武之地。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拉美外汇交易部,成了一名交易员。

这个领域原非公司所长,整个拉美交易一共只有五个人,业绩在华尔街根本排不上号。“但只要市场足够大,我就有用武之地,”江平说。“小的地方反而容易表现才能。”但当时,天时地利人和叁方面,雷曼公司都不占优势。天时方面,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已露端倪,对冲基金纷纷失手,各大银行开始惜贷,收紧银根。地利方面,雷曼公司在被称做亚马逊丛林的外汇市场上只能算一只小鬣狗,而美林等大户就像狮子老虎一样已经占据了自己的山头,胜利只能靠虎口夺食。另外,对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一窍不通的江平对拉美市场也没有特别的研究。至于人和,初来乍到的江平更是谈不上。

但江平最终站稳了脚跟。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很多交易员被美国市场的繁荣冲昏了头脑,认为亚洲危机不会影响到拉美市场。就在其他交易员仍然大举入市的时候,江平把资金撤了出来,并且建议公司改变交易策略。“但我当时人微言轻,没有人相信我的话。”年底一结账,江平的业绩是部门里最好的,因为他成功地保存了实力。同时江平称自己通过“拼刺刀”频频小规模出击,亦有一定斩获。半年后,江平被提升为副总裁,执掌拉美交易部。“因为有危机才有波动,才能有恐慌,才可能抓住机会,”江平说。叁次危机让他实现了叁次质变。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他在组里站稳脚跟。98 年在俄罗斯危机中他被提为拉美部主管。2001 年阿根廷危机更是为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他估计小组今年利润可以达到 1 亿美元。

在华尔街做交易,成功一次不难,难的是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即使曾经是明星交易员,如果连续一两年业绩不佳,也不得不卷铺盖走人。一次被辞退下一次还可能找到工作,两二次以后,没有公司还会把资金交给这个人。那麽真正成功的交易员需要具备什麽样的素质呢?江平说,要聪明,要用功,但从事哪一种工作不是如此呢?一般认为,交易员对数字要敏感,反应快,果断。江平认为这些因素都很重要,但是很难说这些是必备的。他说,“就像足球运动员,要长得高,头球好;跑得快,善进攻,但最优秀的球星往往不是跑得最快,也不是长得高的,重要的还是对球有感觉。”

江平乍一看就是一个江南书生。身高1 米 7 左右,平时总喜欢一身休闲打扮。但平时说话声量不高的他一到交易场就跟变了个人似的,“15,20,10 美元。”这短短一句话指的是在 15 买进,20 卖出,交易量 1,000 万美元。“我的工作说起来非常简单,就是买进卖出,但也可以说非常难,就是要知道什麽时候买进什麽时候卖出,”江平说。

江平原来的交易风格其实相当激进,曾经一单输过几百万美元,这对新手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开始很楞,不会约束自己,现在保存实力的想法很强,不轻易压上资本。”江平现在的交易量比原来大得多,一笔交易输赢几十万根本不算什麽,但他反而更谨慎了。

谨慎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看大量的资料,24 小时保持与市场不脱节。江平每天晚上给东京的同事打电话,了解亚洲股市的情况。早上 7 点,他已经在公司看欧洲市场。晚上如果市场有重大变化,也会被电话叫醒。“每天不停地考虑,哪里有利润,哪里有风险,不停地衡量利润和风险,可以说每一分钟都在想这些问题。”江平总是在不停地思考,现在自己有什麽牌,别人手里有什麽,整个市场现在处于什麽状态。“我每天感觉都是上战场。”江平说。他现在公司内可调动的资金规模,“已经到了可以一笔交易失败就把整个公司赔进去的程度,”他说。

华尔街跳槽频率很高,公司之间互相挖人很厉害,江平能够在一家公司做 6 年也不容易。“我和几个顶头上司关系不怎麽样,其中几位既无德也无才。但幸好他们都在我之前被调走了,”江平说。毕竟在交易场上,赚钱最多的人腰板最硬。

这位明星交易员在市场上指点江山很自信,但他对自己的弱点也有清醒的认识。比如,他对客户缺乏耐心。“客户如果一下子没有听懂我的策略,我也不屑于再解释。我早就知道自己推销能力很差。”江平自称识人和用人也不是强项。江平在 99 年巴西货币贬值时几乎亏本,就是因为用了一个不诚实的交易员,这个人的简历非常漂亮,但是有一天亏了几千万美元之后居然做假帐,想把那笔交易掩盖起来。江平说,“我相信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有过人素质,但在做领导方面受挫折比较多。”现在江平找人索性不是招印度人就是找中国人,认为这样背景的人聪明勤奋,能赚钱。他最欣赏手下两位印度交易员,认为他们有潜力超过他。

江平非常看好中国,希望日后能有机会经营亚洲业务。“美国股市 20 年后能维持现在的点位就非常好了。我认为美国经济不过是个笔划中的捺,而中国经济则是个往上的一提。”他去年夏天在纽约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说,“上海股市 2025 年可能达到 1 万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以达到 1:1。”这样大胆的预测,也许只有江平敢这麽想,而且敢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