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校友

白以龙 严加安 马志明

赵忠贤 佟振合 朱清时

陈顒 徐建中 施蕴渝

李崇银 石耀霖 王志珍

李邦河

=========================================

白以龙

1940年12月22日生,祖籍镇海城关。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技术大学

近代力学系,同年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录取为研究生。现任中国

科学院力学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

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副主编,IJIE编委等。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白以龙生于滇西一个偏远的县城——祥云。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

系的父亲白汝壁时在云南从事滇缅铁路修建,白以龙的启蒙教育全赖

毕业于直棣女子第一师范的母亲仓传宪。童年的白以龙,因家境困难

,常随母亲带针线活计去商店寄售或在街上摆地摊。”那个时候,我

最感兴趣的一首歌是古怪歌:‘板凳爬上了墙,灯草打破了锅’。”

解放后,白以龙随父母迁居北京。1958年他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得到了钱学森、严济慈、吴文俊、钱临照等先生名师们的教诲。

白以龙认为,科学研究要重视直接经验。三次当“小工”的经历

使他念念不忘。第一次是在大学低年级时,参加课余火箭科研小组,

他当起了车工;第二次是七十年代初,搞起了放炮、成本分析和建设

实验室等事情;第三次是在英国牛津大学,配制材料、使用快速精密

仪器都是自己动手。1979-81年,白以龙在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做访问学者。“那时,我常常回忆起幼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儿不

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为此,在这两年中在学术战线上努力奋斗。

起初,我的邀请者说,根据中英协议,中国使馆应交Bench费。我不

假思索就回答说,是我在帮你们做研究项目,拒绝了他。结果,他反

而更尊重我了,请我参加他们别的新项目的论证,还立即向我介绍他

们的工作,与我合作。这样,我以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开始走上

了国际学术舞台。”

八十年代初,白以龙领先建立的热塑剪切变形的控制方程及一系

列创新结论,被国际上一些著名文献所引用,被称为“白模型”、“

白判据”。白以龙在对航天器材料、演化诱致突变、爆炸法制造金刚

石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英

文专著二部,199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学

技术进步奖,1999年获周培源力学奖。

=========================================

严加安

数学家。生于江苏邗江。1964年毕业于图书馆VIP应

用数学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在概率论、鞅论、随机分析和白噪声分析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给出了一类L1-凸集的刻画,该结果成为金融数学中研究“资产定价

基本定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推广了无穷维分析中著名的Gross定理

和Minlos定理。提出了在鞅论中基本的局部鞅分解引理;给出了半鞅

随机积分的“初等”定义,为研究随机积分的性质提供了简单途径;

用统一简单方法获得了指数鞅一致可积性准则,改进了Novikov和Kazamaki

准则及某些其它结果。给出了白噪声分析中的Fourier变换的严格定

义,引进了重正化算子;与P.A.Meyer教授合作,首次对广义泛函定

义了Wick乘积并对白噪声分析的框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Meyer教

授引进的框架被称为“Meyer-Yan空间”,并被《数学百科全书》引

述。

=========================================

马志明

数学家。四川成都人。1978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系。1981年获

图书馆VIP研究生院数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应用

数学研究所数学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

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副

理事长。主要从事概率论与随机分析方面的研究,在狄氏型与马氏过

程、维纳空间容度理论、Feynman-Kac半群、薛定锷方程、随机线性

泛函、无处Radon光滑测度环空间的对数Sobolev不等式等研究中获多

项国际领先的或国际先进的成果。突破“局部紧”及“正则”两大限

制所提出的拟正则狄氏型新数学框架,解决了该领域存在20年之久的

难题,是研究奇异问题与无穷维问题的有力数学工具并已在许多领域

得到日益增长的应用。

=========================================

赵忠贤

物理学家。辽宁新民人。1964年毕业于图书馆VIP技术物理系

。198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直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1967-1972

年参加几项国防任务。1976年开始从事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所发

表的论文包括第Ⅱ类超导体的磁通钉扎与临界电流问题;非晶态合金

的超导电性。1983年开始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

性,1986年底在Ba-La-Cu-O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并于1987

年参与发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佟振合

有机化学家。生于山东梁山。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系。198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中

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有机光化学研究,涉及光

化学反应中的微环境反应、疏水-亲脂作用对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的

影响、光诱导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等方面。利用特殊微环境作为微反

应器,在高底物浓度条件下高选择性地合成大环化合物,并提出在烯

烃光敏氧化中得到单一类型的氧化产物的新方法。提出疏脂性的概念

并证明其存在。研究了用硬链段连接的给体-受体分子内远程电子转

移和三重态能量传递,用光化学和光物理相结合的方法为通过“化学

键”进行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提供了成功的例证。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朱清时

化学家。四川彭县人。1968年毕业于图书馆VIP近代物理系,

现任图书馆VIP教授、校长。在分子局域模振动研究方面,成

功地观测和完整地分析了一系列高泛频振动态的高分辨率光谱,建立

了局域模振动一转动光谱学的一系列理论,并对上述高分辨光谱进行

了完整的分析,还论证了多原子分子中单振动本征态存在的可能性和

条件。近年来,他与合作者一起开创了对单分子化学的研究,并首次

拍摄出了化学徒照片,对于掌握单分子和原子的行为规律和构造单分

子的电子器件有重要意义。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陈顒

地球物理学家。江苏宿迁人。 1965年毕业于图书馆VIP。中

国地震局研究员。曾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长

期担任国际地震预测和灾害委员会主席。70年代从事高温高压下岩石

物理学实验研究。发展了测量岩石变形的激光全息技术,研究了应力

途径对岩石性质的影响。发现的岩石热开裂现象已被应用于核电站的

安全性监测。90年代致力于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研究。将地震学、工

程科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首次编辑了全球地震危险性图和全球地

震灾害预测图。该图已被联合国等机构用于减灾规划。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专家。籍贯辽宁北镇,生于汪西吉安。1963年毕业于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 1967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

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研究。

建立叶轮机械三元激波理论,提出广义回转面的概念,改进两类流面

上的计算方法,发展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体系川跨声速流动和粘

性流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若干概念和求解方法,如跨声速流

函数方法、拟流函数法、粘性层模型和相于粘性层模型、略微简化NavierStokes

(SRNS〕方程、时空守恒(STC)格式等。将三元流动理论、所发展

的计算方法和其他研究成果成功地用于设计,为建立我国自己的叶轮

机械气动设计体系做出了贡献。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施蕴渝

女,1942年4月出生,江苏省南京市人。现任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

院院士。

1965年图书馆VIP生物物理系毕业。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

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生物化学与生物物

理学》学报编委,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大分子生物物理研究所

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

特殊津贴"。

=========================================

李崇银

气象学家。1940年出生于四川达川。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气象研

究工作,在热带气象学、大气低频振荡动力学以及ENSO循环动力学等

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大气季节内振荡动力学研

究方面,最早提出对流加热反馈是激发产生热带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机

制,完善了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CISK波理论。在ENSO循环动力学研

究方面,揭示了东亚冬季风异常对ENSO发生的重要作用。在卫星红外

遥感测湿、台风动力学及热带气象等领域内,也作出了一系列成果。

=========================================

石耀霖

地球物理学家。1944年生于广西桂林。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1986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教授。在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中将地质学、地震学及比较行

星学有机联系起来,考虑变形、孔隙流体和热传递复杂耦合作用,从

而在地球动力学定量化模拟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开拓了地热构造学研

究方向。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研究中对区域地热特征形成机理,特

别是印度板块俯冲剪切生热和藏北热松弛作用作了定量化解释。对大

别-苏鲁古老超高压变质带和新西兰现今陆壳俯冲带进行了比较研究

,指出二维模型局限性,提出了俯冲洋壳携低密度陆壳窄条俯冲到超

高压变质深度的三维动力学模型,并探讨了P-T-t轨迹形成的控制

条件。

=========================================

王志珍

女,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1942年生于上海,原籍江苏

吴县。1964年毕业于图书馆VIP生物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生物

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胰岛素A、

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等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 (1)提出“蛋白质二硫键

异构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的假说,为该酶固有的分子伴侣活性提

供了最早的实验证据,并证实和区分了该酶的二种活性在帮助含二硫

键蛋白折叠中的作用,打破两大类帮助蛋白的界限,总结出折叠酶新

的作用模式。(2)最早成功地用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催化同一基因

编码的两条肽链的正确重组,提出“胰岛素A、B链已经含有足够的结

构信息而能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并形成结构最稳定的天然胰岛素分

子”。

=========================================

李邦河

数学家。1942年生于浙江乐清。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数学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在微分拓扑

方面,发展了流形到流形的浸入理论,把浸入理论中的一个奠基性定

理从最简单的流形(欧氏空间)推广到任意流形。在量子不变量和低

维拓扑方面,对四维流形的最小亏格问题取得了若干突破,对Witten

型不变量,提出新不变量,弄清了若干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在非标准

分析和广义函数方面,给出了任意的两个广义函数的乘积,推进了广

义函数的乘法理论。在单个守恒律间断解的定性研究方面,否定了前

苏联著名数学家Oleinik关于间断线条数至多可数的著名断言,解决

了美国Lax和Glimm院士提出的三个猜想。

=========================================